(
课件网)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康熙年间,漠北蒙古领袖哲布尊丹巴主张南下投靠清政府。康熙皇帝闻讯后,立即令地方政府发放存粮和牲畜,予以妥善安置。随后又在多伦诺尔热情接待哲布尊丹巴一行,确立了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为什么这一时期很多民族都愿意归附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又是如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课导入 康熙皇帝(1654—1722) CONTENTS 新课标新教材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1.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等史实,掌握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认识到台湾、西藏和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了解清朝的疆域四至,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二.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三.巩固西北边疆 教学目标 四.雅克萨之战 五.清朝的疆域 PART 01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新课标新教材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相关史事 16、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荷兰是继西班牙、葡萄牙后第三个世界性帝国,在17世纪称霸世界,成为“海上马车夫”,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积极海外殖民扩张。 荷兰在台湾对汉族、高山等族人民施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剥削。 (1) 背景: ① 明朝末期,国势衰败,荷兰殖民者趁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相关史事 大陆居民在宋元时期开始移居台湾垦殖。明朝末年,在荷兰人入侵台湾之前,颜思齐等人招募福建沿海地区数千人到台湾岛,筑寨定居,开垦荒地。随后,福建官府、郑芝龙等大量招募福建、广东等地的居民到台湾,发展台湾的农业生产及海上贸易。由于迁居台湾的闽南人居多,闽南方言所称“大员”、“台员”“大湾”等,逐渐演化为“台湾”。明末公文开始正式使用“台湾”的称谓。 (1) 背景: ① 明朝国势衰败,荷兰趁机侵占。② 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材料研读 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 ● 结合所学,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2) 归纳经过: ● 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 ● 把敌人包围在赤嵌城和台湾城两个据点中。 ●1662年,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 000名将士,乘坐数百艘战舰从金门出发,经澎湖休整,进军台湾,登陆后受到数千名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 荷兰军队分水陆两路反攻。 ●郑成功指挥军队迎击,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在陆路迅速占据重要渡口,把敌人包围在赤崁(kàn)城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赤崁城的荷军看到固守无望,向郑成功投降。 ● 随后,郑成功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并多次打败荷兰的海上援军。 ●1662年,经过8个月的封锁,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郑成功收复台湾 (3) 意义和评价: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 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