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8299

12《祝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33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祝福,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必修下册12《祝福》教案 教材分析: 《祝福》是出自部编版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十二课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主题设计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独特用意。该课文中,作者以倒叙的手法向读者描述了封建社会下一个生活在最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解释了中国广大妇女悲惨生活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学情分析: 高一阶段的学生通过《孔乙己》、《故乡》等课文对于鲁迅笔下的小说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在准确把握课文主题,感悟文字意蕴方面尚存不足。《祝福》一文篇幅较长,语言独特,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并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时代背景挖掘人物悲惨命运的根源,从而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通过理解“祝福”的含义,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小说的形象美、环境美、情节美;理解祥林嫂悲剧美的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小说主旨———通过探究小说中其他人物对祥林嫂再嫁事件的“不变”来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体会作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 教学难点: 拓展延伸,以对比谈觉醒———通过延伸阅读《玩偶之家》,将祥林嫂的反抗与娜拉的反抗对比,真正踏上觉醒之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女人,踉跄在鲁镇的街头。她含悲忍泪,无语问苍天,默默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她是谁?为什么倒毙在爆竹声声、举家欢庆的祝福之夜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探寻祥林嫂的悲剧人生。(板书:课题) 学习活动一:以变化观不幸 预习任务:文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请你找出相关描写并在课本上做简单批注,概括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的变化,明确祥林嫂发生变化的实质。(板书:祥林嫂) 人物 祥林嫂 肖像描写 原文出处:P98、P101、P94 批注:(在课本上批注) 变化 ①年纪大约二十六七———四十上下的人 ②脸色青黄———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③两颊却还是红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④顺着眼———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珠间或一轮 实质 年龄、境遇、外在、精神 课堂预设: 人物 祥林嫂 肖像描写 第一次肖像描写:初到鲁镇(P98)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批注示例: 头上扎着白头绳:寡妇身份 脸色青黄:生活艰辛 但两颊还是红的:青春的活力 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的劳动妇女 第二次肖像描写:再到鲁镇(P101)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批注示例: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还是寡妇 两颊消失了血色:青春的活力已经不复存在 眼角上……精神了:人生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