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册 别: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 科:高中历史(统编版)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二、南北对峙与淝水之战 谁 是“胡”? “胡”的概念一般是指与“汉”相对的游牧民族群体。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如果细究,“胡”的概念从产生以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北族大量内迁的时代,而此时汉人也几乎把北来的诸族都称之为“胡”。 如《晋书·元帝纪》载: 晋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huī]尊,滔天方驾,则民怀其旧德者矣。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为何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內迁? 材料一:“单于於夫罗立七年死,弟呼厨泉立,以兄被逐,不得归国,数为鲜卑所钞。建安元年,献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韩暹[xiān]等侍卫天子,拒击李傕[jué]、郭汜。及车驾还洛阳,又徙迁许,然后归国。二十一年,单于来朝,曹操因留于邺,而遣去卑归监其国焉。” ———节选自《后汉书·南匈奴传》 政治因素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材料二: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在这以后,年平均温度有2一3℃的摆动,寒冷时期出现在公元前一千年(殷末周初)、公元四百年(六朝)、公元一千二百年(南宋)和公元一千七百年(明末清初)时代。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 自然因素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在魏晋时期主要是哪些少数民族內迁? 匈奴、羯、氐、羌、鲜卑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匈奴 鲜卑 鲜卑 氐 羌 羯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候”印文 中央王朝把少数民族势力作为属国内附的归顺行为称为“归义” ———《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贾小军 归义推动了民族间的交往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材料三: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移民,或由汉人把他们俘虏而来…………少数民族入居内地,正可以代替他们,弥补劳动人手的不足…………而在参加掠夺劳动人手白热战过程中,世族大地主看到成批成批的少数民族移民入居内地,更用尽各种方法,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佃客 …………这样,少数兄弟族的人民大都在忍受当地汉世族大地主的剥削和压榨了。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 西晋统治阶级征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杨骏,统治阶级内部遂爆发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8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政局动荡为內迁少数民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晋怀帝、晋愍帝时期,向中原迁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君主制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冲突与对立 一、五胡内迁与民族关系 东晋: 316年,西晋被內迁匈奴贵族所灭。 317年,南逃的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衣冠南渡: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衣冠南渡这个成语即是指的是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的事件,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 二、南北对峙与淝水之战 十六国:东晋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共同点: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