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304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22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练习,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1.《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很多描写都家喻户晓,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但是,这与《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形象却有明显不同,甚至像草船借箭等也并非诸葛亮所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学作品对历史的叙述不可信 B.文学作品和正史都无法获取历史真相 C.时间久远导致对历史认识不清 D.立场和价值观会影响历史的叙述倾向 2.圩田的兴起最早开始于南朝,唐代范围扩大。圩田是化湖为田,把堤岸伸入水中,抽掉堤内的水造成田。圩田的大量出现 A.促进了北方农业的发展 B.有利于玉米和甘薯种植 C.推动了南方的开发 D.反映了人地矛盾的缓和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坞堡外有坚固的围墙和高大的碉楼,内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和家兵,他们平时在土地上大规模耕作,农闲时则练兵习武、制造器具,战时防守作战。这些人脱离国家的户籍,成为地主豪强的私家人口。这一状况() A.有利于政府加强基层户籍管理 B.推动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壮大 C.妨碍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促进了集体劳作形式的产生 4.东晋时期,各门阀士族分据三省,权臣掌握中书省,就是控制诏命之所由出,避免大权旁落;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这反映当时 A.三省六部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B.皇权至上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 C.选官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标准 D.中枢机构呈现出相互牵制趋势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总体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B.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C.政权更替缓慢,国家大一统 D.社会大动荡,民族大交融 6.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庆历新政 7.《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在这里,拓跋氏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了黄帝,并把拓跋氏改姓元。关于其主要用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化自身,强化其统治的正统性质 B.缓解矛盾,增强各民族对北魏认同 C.为他汉化改革提供了合理的历史依据减少改革的阻力 D.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鲜卑族拓跋氏都在同一活动区域 8.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这一时期的南朝历史存续时间为 A.南朝(317年———589年) B.南朝(386年———581年) C.南朝(420年———589年) D.南朝(386年———589年) 9.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面食如馒头、炸油饼、胡饼深受中原内地人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不休 B.民族交融加深 C.气温逐年下降 D.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10.北魏孝文帝时期政府颁布法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领取露田20亩。受田农民以一夫一妻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粟两石。该举措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限制了政府收入增加 C.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 11.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 A.开创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 B.意在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 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 D.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 12.据《宋书》记载:南朝宋时期,路太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