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人谈读书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出自《论语》) 原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圣人”。(详见《史记·孔子世家》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译文 知道 同“智”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释译文 聪明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满足 教诲 疲惫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注释译文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勤勉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注释译文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指来不及的心情和紧迫感 还 注释译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冥思苦想,没有得到什么,不如踏踏实实去学习。 好处 注释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冥思苦想,没有得到什么,不如踏踏实实去学习。 全文翻译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原文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作者简介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说 注释译文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随便便。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一定 注释译文 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怎么 注释译文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