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856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15页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9633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6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15页
  • cover
(课件网) 三宝庙(印度尼西亚) 三宝公庙(泰国) 三宝山(马来西亚) “三宝”指的是谁?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用他的名字命名不同地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事件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一)目的 请标出“西洋”的大致位置,并说出它的范围。 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思考: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有何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二)概况 【自主学习】结合书P91,完成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表格。 时间 次数 起点 到达范围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7次 1405-1433年 亚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今江苏太仓) 郑和的船队与到达地区进行的交往活动有哪些? 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礼品,表达通好意愿;进行商品交易 越南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印度 沙特阿拉伯 索马里 【拓展提升】对比表格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范围广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郑和下西洋的地位: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事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到达地点 远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船队规模 最少60余艘,最多200多艘 大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17艘 旗舰长24.5米,宽6米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三)条件 【感悟精神】结合郑和船队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其精神品质。 迷失方向,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等物资、语言不通、疾病 在海上遇到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中写道:“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 郑和有着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如:地理知识的丰富、指南针的应用 船队的战斗力强,统治者的鼎力支持 (根本原因) 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四)影响 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剌,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剌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材料三:三保(郑和)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 ———《殊域周咨录》 材料一:《榜葛剌进麒麟图》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②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耗费大量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积极 消极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其中,1414年,他派陈诚携带国书和丝绸、布匹等礼品出使中亚各国。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二、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 (一)倭患猖獗 倭国 倭寇 倭患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到中国沿海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 明中后期“倭患”猖獗的原因? 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②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主要原因) 二、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二)抗倭过程 【自主学习】结合书P94,梳理关于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①第一阶段 1561年 之战,九战九捷 结果:平定了 地区的倭患 ②第二阶段 前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