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956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15页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64178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6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15页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 1、郑和 早年入燕王府,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 靖难之役立有功劳,赐姓郑,后升至正四品太监 永乐三年起任下西洋船队正使,统辖船队大小事宜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东洋: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 一、郑和下西洋 2、目的 明成祖 活动:结合材料想一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发展对外贸易也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在海外活动的近30年中,郑和船队始终进行着广泛的贸易活动。 ———武斌《丝绸之路简史》 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②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一、郑和下西洋 3、概况 时间: 次数: 出发地: 规模: 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找到相关信息。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次 刘家港 1405-1433年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礼品,进行商品交易 海船多时200多艘,少时60余艘,首航有2.7万人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主要活动: 中国 外国 香料、宝石、长颈鹿等 瓷器、茶叶、丝绸等 特点:①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航海范围广;②和平外交,友好交流,平等贸易。 一、郑和下西洋 4、条件 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材料研读: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相关史事: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历史条件:①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②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统治者对航海事业的大力支持;③郑和有坚毅的品格和出众的个人能力。 一、郑和下西洋 5、评价 材料一:(郑和)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材料内容评价“郑和下西洋”。 相关史事: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剌,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剌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马六甲 郑和文化纪念馆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度尼西亚 三宝垄 (2)影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倭患 时间 原因 表现 材料一:树婴孩杆上,沃(浇)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得孕妇卜度(推测)男女,刳(剖开)视中否,为胜负饮酒,积骸如陵(丘陵)。 ———《明史纪事本末》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与倭患 倭国 古代日本 明朝中期 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倭寇 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我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明)仇英《抗倭图卷》:该图为图卷的第四部分,描绘了上岸的倭寇在村中烧杀劫掠的场景 倭寇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 二、戚继光抗倭 2、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