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和平特使———大熊猫 熊猫外交 《榜葛剌进麒麟图》(局部) 图中的动物是什么?这种动物在明代被国人称之为什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麒麟外交 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 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 天陛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 ———朝贺乐章《殿前欢》 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宫廷宴请图 这种心态,是当时的航海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所无法理解的。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四夷来朝 frnshu=fanfanfanshuguo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GFHGUIHYFFFMMMMMMMFFFFFFFFFFEEEEEEEEJIJHIJIKJGGGGHNNNGGGJIJIJIJIJOMFF 藩属国 宗藩关系 册封、朝贡贸易、帮助藩属国稳定秩序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无疑是全球化的开端,世界由此进入大航海时代,预示着全球贸易时代的到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标要求: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大航海时代的进与退 “永乐中,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15-17世纪) 明初“命使出疆,周于四维,足履其境者三十六人。”———《明实录》 第一篇章:示威———郑和下西洋 1.人物档案:郑和其人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升迁)太监,并赐姓郑”…… —《明史·郑和传》 明代中书舍人袁忠彻记述,郑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行如虎步,声音洪亮”而且“ 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内侍中无与比者。 第一篇章:示威———郑和下西洋 2.空间定位:西洋何在 文莱 西洋是我国古代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东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金银等国内产品,去换取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因此他们的船只被称为“宝船”。 ———《中国古代史》高等院校文科教材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发展海外贸易 政治目的>经济目的 第一篇章:示威———郑和下西洋 3.问题探究: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 远航次数、出发地、 最远到达的地方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 东海岸 第一篇章:示威———郑和下西洋 4.读图: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第一篇章:示威———郑和下西洋 5.问题探究: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够成功 “永乐中,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明史》卷一百一十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长44丈(138米)宽18丈(50.94米)舵杆 3.6 丈。吃水一丈多深(4-5米)世界上木船建造的最高水平 明成祖更是锐意开拓,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以打开对外交往新局面。———刘祥学《“四夷来朝”与明初百年对外关系的变局》 相关史事 经济基础:明朝国力的强盛 飞燕阵编队 科技条件: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地理知识的进步。 政府支持:明成祖大力支持 个人能力:郑和个人的能力出众,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队人数 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有60多艘。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