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哦,香雪 教学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原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2.文化传承与理解: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实现往昔与如今的文学对接。 3.审美鉴赏与创造:启迪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加深对文学审美的理解。 评价目标 1.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因果关系是否能被接受。 2.对原作品是否有足够透彻的了解。 3.所写作品是否具有时代与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组织框架,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给小说拟个大纲。 难点:情节逻辑的因果性与铺垫设计是否合理化、生活化。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辩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自读课文,梳理情节,掌握主要内容。 2.查阅网络资料,了解《哦,香雪》的时代主题。 【导入新课】 情境设计:1982年,作家铁凝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写了一篇充满诗意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小说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随后小说被改编为电影,于1990年在中国上映并引起了轰动。时隔多年,小说创作再次启动。 【讲授新课】 一、任务布置 现在立项创作小说《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请大家出谋划策,为小说拟一个创作提纲。 二、活动说明 1.同学们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查阅的资料,将《哦,香雪》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进行归纳。 2.同学们以分小组讨论的形式,6人为一组,为新小说《哦,香雪及她的孩子们》写一个短篇小说提纲。按照小说的四要素,填写以下表格。(条数可按需求增加或减少) 3.明确设计要求: (1)在各个分项设计上必须与《哦,香雪》有着承接呼应的关系。 (2)在各个分项设计上必须与《哦,香雪》有着前后变化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表格如下(可按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1.任务一:主要人物设计。 主要人物 身份 性格 肖像描写 补充 设计说明:主要人物应包括香雪、孩子们,两代不同的人物,因为涉及孩子们,所以学生可以依照今天的自己来设计小说的人物,更利于使小说的人物生活化。 2.任务二:次要人物设计。 次要人物 身份 性格 肖像描写 补充 设计说明:次要人物中除了需要考虑凤娇、“北京话”等在《哦,香雪》中出现的人物,还要考虑一笔带过的人物,还可以设计进来其他人物。 3.任务三:小说的环境设计。 时间跨度 地点跨度 时代背景跨度 自然环境(变化) 设计说明:有了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人物的性格、生活就可以发生变化,但要注意不要任意拉大时间、地点跨度,易造成篇幅冗长,不利于写作字数控制。时代背景与人物性格决定了人物发生怎样的动作与行为,所以必须要构思好。自然环境的描写,既可以反映生活环境,也可以是人物情绪的间接体现。 4.任务四:主题设计。 《哦,香雪》原主题 中心主题 其他主题一 其他主题二 设计说明:在《哦,香雪》中,原主题既讲了两种文明的对抗,也讲了青年一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讲了对乡村文明的重新肯定。学生在创作时必须首先明确原主题有哪些,然后在设计中可加入一些对今天有思考意义的新主题。 5.任务五:情节设计。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设计说明:作为一篇小说,故事情节设计是基础。 6.任务六:故事的冲突设计。 冲突 涉及的人物 冲突的原因、结果 冲突的细节 冲突一 冲突二 冲突三 设计说明:冲突是小说吸引读者的最重要之处,如何将冲突设计得合理、可读,关键环节在于对冲突的原因与结果的铺设。 7.任务七:物象设计。 物象 象征意义 设计说明:《哦,香雪》中,铅笔盒、火车等物象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新的小说中要考虑物象设计,可以串联文章,点亮主题。 四、按方案开展课堂活动,及时将意见写入表格之内 1.能提出自己的合理见解,自圆其说。 2.在设计细节上还是需要不断加强的,特别是铺垫技巧和呼应技巧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