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1301

部编版八下历史专题总结

日期:2025-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249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八下,历史,专题,总结
  • cover
姓名: 专题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新中国的成立 1.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2.新中国诞生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召开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1950-1953年,抗美援朝(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1950-1952年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专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鹰厦铁路)、三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会议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的形式:对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进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的探索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2.探索时期的失误(左倾错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1961年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左倾错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五)建设成就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①工业:两大钢铁基地—武汉、包头,三大油田—大庆、胜利、大港油田 ②交通: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③科技:1964年原子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水利:红旗渠 ( 意义:我国初步形成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⑤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兰考县委书记)、“铁人”王进喜(大庆油田工人)、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精神品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1967年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 专题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