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 语文答案详解 四川省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双向细日表 板块 题号 题型 分值 知识 能力 素养 难度 1 单选 3 语言知识 逻辑知识 理解 语言建构 0.65 思维发展 单选 3 语言知识 分析综合 语言建构 2 逻辑知识 思维发展 0.6 阅读I 文体知识 3 单选 逻辑知识 分析综合 思维发展 0.55 简答 语言知识 分析综合 语言建构 思维发展 0.75 简答 6 语言知识 逻辑知识 分析综合 思维发展 0.45 6 单选 3 文学审美知识 鉴赏评价 审美鉴赏 0.7 7 单选 文学审美知识 鉴赏评价 审美鉴赏 0.8 阅读Ⅱ 8 简答 4 文学审美知识 鉴赏评价 审美鉴赏 0.6 9 简答 6 文学审美知识 鉴赏评价 审美鉴赏 0.3 10 多选 3 语言知识 理解 语言建构 0.65 11 单选 3 语言知识 理解 语言建构 0.55 12 单选 3 语言知识 分析综合 思维发展 0.4 阅读Ⅲ 13 翻译 8 语言知识 理解 语言建构 0.6 14 简答 5 语言知识 逻辑知识 分析综合 思维发展 0.5 15 单选 3 文学审美知识 鉴赏评价 审美鉴赏 0.55 阅读N 16 简答 6 文化知识 鉴赏评价 审美鉴赏 0.5 文学审美知识 文化传承 默写 17 填空 6 文学审美知识 识记 审美鉴赏 0.6 文化传承 18 单选 3 语言知识 理解 语言建构 0.75 19 简答 文字知识 识记 语言建构 0.8 20 语言文 填空 语言知识 表达运用 语言建构 0.5 字运用 21 简答 语言知识 表达运用 语言建构 0.55 22 填空 语言知识 表达运用 探究创新 语言建构 0.4 语言知识 写作 23 作文 文体知识 表达运用 语言建构 60 0.75 逻辑知识 批判性思维 思维发展 1 1.【参考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重要信息的筛选。 根据原文看,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白“生命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可能”,跟社会流行的 想法保持一致“只是其中一个选项”;C项理解与原文信息刚好相反。 2.【参考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对信息进行整合,以及根据原文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从“事实上,AI技术越是发达,社会对人文学科的渴求就会越强烈”可知B项正确。A项,原 文说“甚至率先可能被取代的就是例如翻译之类的一些‘文科岗位”,选项扩大范围,且将可 能性说成必然性。C项,文中“彼岸”是方向、目标等意思,与“一些技术反人类”毫不相干。 D项,“它永远不会消失”是非常乐观,而不只是谨慎乐观;“如果不幸消失,那么这就意味着 人世的沉沦”是对“它永远不会消失”观点的强化,不是隐忧。 3.【参考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文体知识、逻辑知识,以及把握观点与材料关系的能力。 朱国华指出的是文科的价值和前景,而不是文科专业的择业、就业前景。 4.【参考答案】①整个社会益发趋向唯经济价值是尚的单一化与平面化;②价值教育、创意教育 以至公民教育失效。 【解析】该题考查提取与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 文章第二段有“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的表述,最后一段有“社会是要付上沉重的代价”的 表述,这两处都属于“沉重的代价”。前一处表述的后文,后一处表述的前文,都是对“代价” 的具体阐述,需要我们提取要点,概括作答。 5.【参考答案】①人文教育培养人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敏锐触觉,让社会讲求历史、文艺与伦理等 的意义和价值;②人文教育引领学生对价值产生共鸣,激发创意,育成有素质的公民:③为生 产力引发的变革提供合乎人性的建议和意见,让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解析】该题考查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以及概括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化成天下”,大体说来,就是改变人们的精神、改变世界面貌的意思。然后在两 则材料中搜索人文学科改变人们精神和世界面貌的信息。我们分别抓住“人文教育的重要 性正在于培养人们…”“引领学生…育成…”“制技术而用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