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594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件+知识提纲)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3993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
    (课件网) 世界现代史 20C初至今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对抗时代) 20C上半期 20C下半期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两次大战之间的社会主义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20C90S以来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单元概览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世界近代史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整体把握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体概览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发展: 1.成就: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弊端:斯大林模式弊端依旧存在(经济结构比例的失衡、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改革: 表现 内容 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 (50S-60S)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加大农业投入、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 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 (60S-80S) 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戈尔巴乔夫改革 (80S-90S) ①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②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三)解体(1991) 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原因 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路线 ③西方的“和平演变” 过程 影响 ①两极格局瓦解 ②为欧盟和北约的扩张创造了条件 ④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创 ⑤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苏联的措施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随之调整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固守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2.一切从实际出发 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导致思想混乱 3.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斯大林模式长期牺牲农民利益,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配套措施 4.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改革解决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拒绝改革 5.政府存在的意义是保障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专断作风严重,缺乏社会主义民主 6.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底层受压迫人民群众的利益 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7.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在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实践相联系 苏联模式日趋僵化 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对马克思主义缺乏坚定信仰 苏联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归根结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