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史料、历史图片,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认识明朝面临的统治危机、灭亡的根本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的原因;了解张居正为拯救危机而进行的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借助时间轴、历史地图,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分析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梳理明亡清兴的历史过程,理解清军入关是历史的必然,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在危机和竞争中生存。(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我太难了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1.中央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1.中央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天启年间的党争进入到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时期。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政治腐败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2.地方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2.地方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万历年间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1倾=100亩,博外120亩) 天启年间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崇祯年间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7,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明朝统治存在哪些问题? 政治腐败 ①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②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①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阅读教材P98,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内容。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结果 12岁考中秀才 16岁中举人 23岁中进士 后官至内阁首辅 万历初年(明神宗) 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①一条鞭法简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