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基本功与五步拳》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武术基本功与五步拳 学科 体育 年级 八年级 版本 人教版 册别 八年级全一册 学习目标 运动能力:掌握武术基本手型(拳、掌)、步型(马步、弓步)及五步拳前3式,发展力量、协调性和空间感。健康行为:理解武术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养成主动练习的习惯,学会安全防护。体育品德:通过合作练习培养武德精神(尊师重道、团结互助),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内容 武术基本功与五步拳 重点 拳、掌的手型细节(如拳要四指紧卷、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掌需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虎口)以及马步(两脚间距三脚宽、膝盖不过脚尖)、弓步(前腿弓、后腿蹬直)的准确姿势,是武术动作的基础支撑,直接影响后续套路学习和发力效果。 难点 学生易出现弹踢时支撑腿摇晃、上肢冲拳与下肢弹踢不同步(如先踢腿后冲拳),导致重心不稳。 教学过程 课的结构 学习内容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与要求 时间 准备部分 一、准备部分(10分钟)活动1:情境导入(3分钟)教师展示武术短片(如《少林寺》片段),提问:“武术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武德”内涵。宣布本课任务:化身“武林小侠客”,通过闯关学习五步拳。活动2:动态热身(7分钟)关节激活:双人配合“画圈”活动肩、腕、膝关节(融入太极云手势)。武术专项热身:马步开合跳(20秒×2组)弓步转体击掌(左右各10次)弹踢腿(扶墙练习,左右各8次) 教师活动:多媒体情境创设:播放2分钟武术短片(如《叶问》中弟子集体练拳片段或全运会武术套路集锦),聚焦“武德精神”画面(如抱拳礼、点到为止的对抗)。提问引导:“武术除了强身健体,还传递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预设答案:尊师重道、以武止戈)。任务驱动:宣布本课主题“武林大会入门试炼”,学生化身“习武弟子”,通过“拜师学艺—基本功修炼—武德考验”三关解锁五步拳招式。学生活动:观察与表达:观看视频后,用1分钟小组讨论“武术与普通运动的不同”,每组派代表用1个关键词概括(如“精气神”“礼仪”)。角色代入:模仿视频中抱拳礼动作,齐声朗诵武术谚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德”。 2. 组织形式空间布局:学生呈半圆形围坐于多媒体屏幕前,教师居中示范,确保视听效果最佳。讨论时4人一组,用标志垫划定小组区域,形成“门派方阵”。教具支持:屏幕侧方悬挂武术兵器模型(未开刃木剑、长棍),营造武术文化氛 基本部分 二、基本部分(25分钟)环节1:基本功分层学习(8分钟)任务卡1:手型与步型基础组:教师示范拳、掌、马步、弓步,学生模仿并互纠动作(口诀:拳紧掌立,马步稳如钟,弓步似箭弓)。进阶组:在泡沫轴上练习马步平衡,提升核心控制能力。环节2:五步拳前3式教学(12分钟)骤1:分解教学预备式+并步抱拳(强调精气神:头正、颈直、目视前方)马步冲拳(口诀:蹬地转胯拳如风)弹踢冲拳(难点:支撑腿稳定,弹踢高度过膝)骤2:分组练习小组循环:①镜面模仿教师 ②地面标记辅助步型定位 ③击打软靶体验发力环节3:攻防应用游戏(5分钟)情境任务:两人一组,用“马步格挡+弓步冲拳”破解对方攻击(软海绵棒模拟),体会动作实战意义。 1. 教与学方法教师活动:示范讲解:标准化示范拳、掌、马步、弓步,结合口诀(如“拳如流星,掌如刀锋,马步扎稳,弓步如松”)强化记忆。用“错误动作演示法”对比正确与错误姿势(如弓步后腿弯曲),引导学生观察纠错。分层指导:分解教学法:将动作拆解为“预备式→马步冲拳→弹踢冲拳”三步,每步先慢速示范,再逐步加速连贯。用“顺口溜”串联动作流程(如“抱拳礼敬师,马步冲拳猛,弹踢快如风”)。差异反馈:对协调性弱的学生:采用“触觉提示”(轻拍学生腰部提醒转胯发力);对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