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5624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406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试卷,语文,检测,5月份,学期
  • cover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5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科学史知识构建和舆论传播不乏“扬西贬中”和“西方中心主义”等偏见,科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成就被描述为西方特有,而中国古今都很匮乏,这是对史实的扭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启工业革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优秀文明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消化吸收,但“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史知识偏见需要警惕,这一思维带有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 第一,全面否定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史长期宣扬科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成就是西方特有的先进事物,中国历史上没有或乏善可陈。如一些观点认为,“在中国,系统化的、自然主义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中国的科学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中国任其自生自灭的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它能在科学上取得任何成就”,等等。这些观点接受“西方中心主义”知识灌输,把中国历史上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包括一些科学原理的发现和研究,如勾股定理、星体运行规律、医学原理等都贬低成“实用技术”。 第二,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停滞反映出中华民族性格具有“劣根性”。“中国无科学”论者同时贬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重复强化西方殖民者强加给中国人的所谓“劣根性”,如“贪欲”“自私”“欺骗”“麻木”等。一些近代西方学者就提出这类观点,如“中国人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或贬低中国政治制度、道德伦理、民族性格、科学技术等,他们的著述也影响到少数中国知识分子,如认为中国人传统是只讲实用和实利,强调“学以致用”就难以产生科学智慧;“希腊人那样一种自由的理念,我们中国人还谈不上十分理解,一说科学,就总是想着如何用,如何发展生产力,如何致富”,这些观点和说法存在很大商榷空间。义利兼顾、重义轻利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倒是西方更重实用实利,“时间就是金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来,并被韦伯称为“资本主义精神”大加推崇。美国学者戴维·迈克尔斯揭露,西方医药、食品、烟草、化工、汽车等行业长期雇佣科学家炮制虚假科学知识,“有些科学家只要能拿到钱,让他说什么话都可以”。 第三,以中国科学技术不发展否定中国政治文明。宣扬“中国无科学”的人,也认为“无科学”是因中国“无自由”“无民主”,只有封建专制或帝王政治,这同时论证了“西方中心主义”关于中国政治文明属于“专制”的核心话语,把中华文明引向“停滞”“野蛮”的历史叙事。如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受2000多年封建专制影响,注重等级和礼仪,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那个时候的教育自然不希望大家质疑权威,有冒险精神,而采用“愚民政策”。这是对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扭曲。总的看,除少数历史时期,中国古典政治文明对文化自由的保障是有力的,对政治言论、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的保障达到同时期相当高水平。中国古代出版业大部分时期向民间开放而无政府垄断,有官刻、私刻、坊刻三大印刷出版体系。西汉以前到清代书籍出版18万多部,230多万卷。明清达到鼎盛,仅明代就有6000多家出版单位。这反映出中国古人治理国家海纳百川的气度,更是高度政治文明的体现。 (摘编自李启咏《科学史上西方中心的思维定式与历史虚无主义》) 材料二: 古代科技巅峰为何出现在宋代? 在科技体制化的讨论中,对科技人才的拔擢与奖励制度是聚焦点。《宋史》中记载了奖励科技发明的许多例子。太平兴国时期(976年—984年),因新历《乾元历》颇为精密,宋太宗对造新历者及校定者一同奖励,“皆优赐束帛”;熙宁六年(1073年),许州百姓进献制瓦法,以黑锡代替原来的黄丹来烧制琉璃瓦,降低了成本,朝廷因此奖励“钱五十万”。除了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