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长: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自强、自立的源泉。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世代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种的文化资源。· 节日代代相传,·已经沉淀为民族或地方最为重视的文化传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模式 和思维方式,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符号,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价值,如清明祭祖、春节团 聚、中秋赏月赋诗、端午包粽竞渡等。不仅如此,传统节日既能促进族群内部成员的交流和 沟通,又能作为人文精神、审美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生活智悬的外化形式,增强群体内邹的 文化认同。以春节为例,异地同宗的各种庆祝活动使其成为凝聚华人群体的纽带和重要蝶介, 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加深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 然而,文化记忆不是完整自发地保存,而是根据当下的情境对“过去”进行选择并重新 遵构,可能会受到外界的环境影响和强力干预,会在与自然、现实、历史的互动中,不断生 发变异和创新,甚至被选择性地遗忘。 但传统文化具有自愈性,文化记忆也可以在新的社会背景中被不断修复,合理地替换或 重构,从而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力。伴随国家与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和发扬,民 众的文化自觉性也随之增强,开始重新审视并传承文化记忆。但其传承并非传统的完美复现, 而是通过“复刻过去”来“建构当下”。 首先,可以借助数字蝶介等手段延续和重构节日记忆。媒介经过对传统节日文化要素的 忽略、挑选和放大,甚至添加,赋予节日更多新的意涵,使之在新的仪式过程中得到展演、 传承与创新,于互动中让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其次,注重打造节日文化品牌,推动传统节日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各种公共空间中的仪 式化展演唤醒文桃记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挖掘并光大符合当代人 价值观的文化元素,充分发掘文化潜能。 最后,注重对传统节日中的民族文化精髓的保存和对核心价值元素的提取。着力搭建传 统文化记忆与现代受众的有机联系,有效融合新技术、新蝶介,青年文悦、流行时尚等,最 大限度实现“热回忆”式的“古今对话”,淬炼其中更加贴合现代审美理念与社会价值取向的 精神内核,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形式到精神品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潜 移默化地增强现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摘编自徐赣丽《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材料二: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无可替代的盛事。从腊月 底的精心筹备,扫尘迎新春,到贴春联寓吉祥,共享年夜饭;从守岁时对新岁的般切期盼, 到初一的拜年之礼,再到街头巷尾的舞龙舞狮表演,均饱含着中国人对家庭、对亲情、对故 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此次申遗成 功,无疑是对春节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以这一传统节日 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全方位、立体式的价值彰显,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展示意义重火。 1/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