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6444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7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九,格式,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学年,-2024-2025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宋代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影响,理解这一措施带来的多重危机,从而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影响,让学生形成对两宋政治的全面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 2.认识范仲淹、王安石这两位改革家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感受岳飞作为宋代将领英勇抗击外敌、保卫国家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般:“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所以说“历史”是人能动性的代名词,“历史”是人的历史。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视角来梳理两宋的历史脉络。 太祖的忧思:前代之弊 教师讲授: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于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可新建政权的喜悦似乎却没能冲去宋太祖心中沉甸甸的忧思。他曾感叹道:“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 教师提问并出示材料:请大家结合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思考太祖具体为何而忧? 学生思考后教师讲授:唐朝灭亡以后,北方黄河流域政权更迭频繁,短短五十多年间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而从五代政权建立者的身份上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是由地方手握中兵的节度使转化而来。因此,我们可知太祖所忧有三: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权重。 【设计意图】通过宋太祖即位后的疑惑激发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的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宋初制度建设的现实背景,最终在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赵普的谋划:防弊之政 教师出示图片《雪夜访普图》及文字材料并讲授:带着上述的忧思,太祖冒着大雪找到了他最优秀的谋士赵普。这是明人所绘制的《雪夜访普图》。在这场谈话中赵普针对太祖的忧思给出了自己的谋划,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于是以赵普的谋划为基础,结合当下的现实问题,宋初君臣共同制定了以收权、分权、崇文抑武为原则的一整套“防弊之政”。并”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教师讲授:所谓收权,即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从制度上保证藩镇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具体来看,①行政方面: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职;②财政方面: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缴中央;③军政方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更换驻地。 教师讲授:所谓“分权”即尽量使中央到地方各层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令其相互牵制,防止出现专擅现象。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峙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书中又载: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于是以掌军政的枢密院、掌行政的中书门下以及统管财政的三司为主体,宋朝在中央构建起了“二府三司制度”。同时,为了进一部分分割权力,设三衙与枢密院分管统兵与调兵权;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 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所学,分析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的设计意图。 学生思考后回答: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教师提问:同样是分割相权,唐宋中央制度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讲授: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之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但由中书草拟政令、门下审核,尚书负责执行,属于的是程序分权;而宋代二府三司制则是根据财政、行政、军政、监察的责任分权。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请大家观察示意图,概括北宋如何分配地方权力? 学生思考后回答:在路一级,北宋设立了四个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