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6972

安徽省合肥市示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74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安徽省,试题,历史,质量检测,5月,学期
  • cover
2025届高三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是学者整理的安徽亳州尉迟寺遗址出土器物分类表。这体现了 表1 炊煮器 鼎、甑、箅子、陶支脚 盛食器 豆、碗、盆、盘、钵、杯 储存器 瓮、罐、鬻、壶 生产工具(部分可为武器) 刀、铲、斧、钺、锛、凿、磨石、陶拍、纺轮、针、锥、坠形器、鱼钩镞、矛 装饰、信仰器 玉石骨饰物、鸟形“神器”、陶刻符号 A.手工业生产技术成熟 B.社会分工的专业完备 C.早期先民的生活状态 D.共同的文化信仰出现 2.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在编写《史记》时,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由此可见,二者的共性是 A.追求历史真实 B.倡导学术创新 C.弘扬王道正统 D.探寻历史规律 3.据记载,唐朝时期,李生欠官钱数万贯,其舅给予他一根拄杖,让他“将此于波斯店取钱”。贫困潦倒的杜子春在长安遇一拄杖老人,老人让他次日到西市波斯邸等候。杜子春依时前往,“老人果与钱三百万”。据此可知,当时 A.信贷业务已经发展至汇兑 B.波斯邸具有一定金融功能 C.拄杖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D.胡商垄断了长安商业贸易 4.元朝大儒吴澄感叹:“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这反映元朝 A.中央与地方关系较松散 B.不同地区文化割裂严重 C.社会治理注重因地制宜 D.各民族间交往交流频繁 5.戏曲《琵琶记》中,书生蔡伯喈考取状元,官拜议郎,当朝宰相也欲招他为婿。蔡伯喈因已有妻室、双亲年迈,一再辞婚辞官。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琵琶记》,认为“《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朱元璋的用意是 A.削弱宰相权力 B.维护传统伦理 C.繁荣戏曲艺术 D.笼络士人阶层 6.清朝规定,直隶及各省需进行气候尤其是雨雪的测量与记录,并逐级上呈朝廷。这些记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逐日的晴雨记载,称作“晴雨录”;一类是时逢雨雪的奏报,称为“雨雪分寸”。这反映出 A.统治者重视社会生产的发展 B.清朝气候监测制度完善细致 C.朝廷对社会的控制趋于强化 D.奏折制度扩大决策信息来源 7.1839年,两广总督邓廷桢在词作中对世情描述道:“膏腻铜盘,枉猜绣榻闲眠。九微夜爇星星火,误瑶窗、多少华年。更那堪,一道银潢,长贷天钱。”下列诗句能与其相互印证的是 A.莫奈西方鸦片何,中华受毒害人多 B.若使年华虚度了,此生何处觅青春 C.画舫笙歌遍狭斜,红羊灯胜广陵花 D.哭声殷天民居漂,峨峨高塔浸及腰 8.表2是甲午战争后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类别有四种: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半制成品和成品、机制半成品和成品。其中,机制半成品和成品应是 表2(单位:%) 年份 分类 甲 乙 丙 丁 1893 / 15.6 2.6 81.8 1903 0.4 26.8 22.7 50.1 1910 0.7 39.1 18.7 41.4 1920 0.9 36.4 20.6 39.4 (注:“/”表示低于0.05,不纳入统计) A.甲 B.乙 C.丙 D.丁 9.1898年4月22日,山东应试举人孔广謇、孟昭武等联名上书都察院,揭露德国侵略者闯入墨县文庙,损坏孔子圣像的行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写了一封公开信《请联名上书查办圣像被毁公启》,送到各省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