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6977

2024-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2张PPT+视频)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52723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部,关系,视频,PPT+,32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搞倭、援朝战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明朝对外关系的史事。 2.了解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感受郑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与勇气,认识其在传播中华文明、沟通中外交流上的贡献。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郑和,原姓马,云南人。12岁丧父,在明军攻克云南时被俘,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明成祖即位后,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首领太监,并赐姓郑。郑和小名“三宝” ,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郑和 郑和下西洋 壹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婆罗洲(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婆罗洲(文莱)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东非 2.西洋 根据地图结合教材指出西洋在哪里? 合作探究:西洋如此遥远,郑和能够下西洋有何历史条件? 图片一:科学航海 图案描绘了明代水罗盘,背景是《牵星过洋图》 图片二:郑和宝船 明代《国榷》记载: “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即146.67米长、50.94米宽)” 先进的航海技术 先进的造船技术 此外:郑和出众的个人能力; 军事保障:强大水师护航,保障航线安全与外交威慑力; 文化需求:儒家“协和万邦”理念与开放心态,促进跨文明交流。 材料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材料2: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经济基础:国力雄厚 统治者推动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 ②推动中外贸易发展。(经济目的 ) ③寻找建文帝。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①时间: 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 ②路线: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7 30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榜葛剌进麒麟图》 友好交流 5.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1405-1433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特点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最远航程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古巴、海地等地 方式 海外贸易 互通有无 互补互利 寻找掠夺黄金好财富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航程远 友好交往 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分析表格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郑和七下西洋的特点。 6.特点 泰国 三宝塔寺 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 马来西亚 三宝庙 (1)积极影响: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一:据《明成祖实录》记载,当时“愿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比比皆是。各国或跟随郑和船队回朝,或派使者朝拜,有些国王还亲自来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