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7514

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第7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

日期:2025-05-1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3824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打包,2份,学案,课件,方式
    思想政治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1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知识点一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功能: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法律的发展 (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4.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1)辉煌的历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②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③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2)曲折的历程:鸦片战争后,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1.法学思想创新发展的原因: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产生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一因素主要包括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类型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3.法的内涵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①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②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②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法的职能 (1)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①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2)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5.我国当代的法的性质 (1)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 (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法治的决定因素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