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望大陆》 于佑任·1964年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诗歌鉴赏】诗歌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 渴望祖国统一、渴望回到家乡的强烈情感。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孙权派卫温 到达夷洲 三国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 元朝 明末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清初 清(康熙) 归入清朝版图设置台湾府 设台湾省 清(光绪) 1895年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胜利收复台湾 1945年 1949年 第一次 分离 回归 第二次 分离 回归 壹 ·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壹 ·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2.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 湾 福建 1949年 1950年 国民党战败,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1954年12月,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美台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54年 台湾问题属于 问题。 历史遗留的中国内政 武力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对台思想、方针政策的演变 壹 ·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后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对台基本方针 4.两岸关系的发展 壹 ·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四流” 1979年 1987年 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采取开放措施 不接触 不谈判 不妥协 历史性变化 4.两岸关系的发展 壹 ·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990年 1991年 1993年 海基会成立 (台湾) 海协会成立 (大陆) 汪辜会谈 1992年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核心要义 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间团体 两岸授权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贰 ·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阅读教材,梳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史实及带来的影响 1995年 2005年 江泽民 提出八项主张 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 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 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胡锦涛会见连战 2005年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研读 (课本P72)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反国家分裂法》反映了党和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底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