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7564

1.1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5-1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5594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追求,智慧,学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1.1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时安排 1课时 类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1.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 2.理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开篇,是引导学生初识哲学的关键内容。教材以“追求智慧”为核心,从哲学起源、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三个维度展开。首先,通过中西方哲学家的经典论述,揭示哲学源于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的追问,强调哲学智慧源于实践。其次,辨析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内在关联,阐明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非零散的生活感悟。最后,通过对比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揭示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指导作用,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实践价值。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哲学的初步认知,理解哲学思维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但对哲学存在“抽象难懂”“脱离实际”的误解。教学中需结合生活实例(如选科决策、脱贫攻坚)和历史情境(如百家争鸣),破除误解,帮助学生建立哲学与生活的联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对中外哲学家思想碎片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性认知,易将哲学等同于“名人名言集锦”或“心灵鸡汤”。对“世界观”“方法论”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生活化表达层面,难以区分哲学与常识的界限。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 能区分哲学与具体科学,批判“哲学无用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公共参与: 运用哲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提出应对策略,提升社会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 哲学的起源、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 讲授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大屏 教 学 流 程 教学内容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哲学的起源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结束新课 【整体感知】 展示本书逻辑框架,引导学生将课题与马哲的各个部分一一对应 【新课导入】 提问互动: 教师提问:“提到‘哲学’,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记录关键词(如“深奥”“智慧”“思考”‘难懂’)。 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班级同学名字中带“哲”字的照片,采访学生:“父母为你起名‘哲’字,有何寓意?” 教师总结:“哲学与‘智慧’紧密相关,今天我们共同探索‘追求智慧的学问’。” 介绍本框题逻辑结构,分别是: 1.1.1 哲学的起源 1.1.2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1.3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名言引用: 马克思:“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教师提问:“哲学=智慧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而非等于智慧。” 2.哲学的产生 感悟: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师展示课件中“脱贫攻坚胜利”→体现群众史观 “选科决策”→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习积累”→体现量变引起质变 “揠苗助长”→体现尊重规律 学生感受: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智慧。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这些哲学智慧是怎么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利用揠苗助长的案例总结: (1)哲学智慧产生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