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7568

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

日期:2025-05-1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045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认识,打包,2份,学案,课件
    思想政治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2.1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知识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认识与实践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比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地位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手段 通过感觉器官 借助抽象思维 对象 现象 本质 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 概念、判断和推理 特点 直接性和形象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性质: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 (4)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比较 理解 侧重点 点睛之词 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主体”“对象”“手段”“结果”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计划”“方案”“规划”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 “合作”等横向因素———社会性;“历史条件”等纵向因素———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检验要求: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2)检验标准: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检验措施: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剖析: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不是主观活动。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剖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剖析:实践的社会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