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7643

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 学案(共2份打包)

日期:2025-05-1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6352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民事权利,打包,2份,学案,课件
    思想政治 1.1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1.2 列举民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的途径。 1.3 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和违约责任,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熟悉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 1.4 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观念。 知识点一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 (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作用: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通过: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2)构成: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3)重要性 ①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②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①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②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③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基本特征 ①是一种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②其产生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 ③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 4.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5.民法基本原则 目的 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含义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内容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①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②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③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④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⑤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⑥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1.生命健康俱可贵 (1)必要性 ①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2)表现 ①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 ②法人和非法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