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8010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614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
  • cover
2025年春季初中学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隋唐时期,位于淮水沿岸的泗州、楚州(如图)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日益繁华,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这些城由的发展得益于 A.政治中心确立 B.大运河的修建 C.市舶司的设置 D.白银普遍流通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阶层能通 过科举上升为政治精英,后来殿试常用的咨语“多士来自田间”并非虚言。这表明科举制 A.侧重对下层民众选拔B. 注重对思想品德的考察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3.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灭亡,即位后,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以及治国的方针策略。他甚至把木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 迸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成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A.善于谋略 B,虚心纳谏 C. 重视生产 D.轻徭薄赋 4.右图是唐代前期人口变化示意图, 这种变化 是由于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了,造成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唐 代前期 A. 商业十分繁荣 B.社会风气开放 C.农业生产进步 D.手工业水平高 5.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做一个抛物线形状(如图 所示),那么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D.唐蕃会盟 6.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吐蕃B,回纥 C.南诏 D.突厥 7. 下图邮票所示人物曾西行十七载,一心只为到天竺求取真经, 探求佛法的真谛,“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东归半步生”。他是 A.鉴真B.玄奘 C.杜甫D.黄巢 8.“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共同构建的学习主题,请你概括这一主题 A.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B.盛唐气象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往 D.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9.下列资料卡片是对某一历史人物的信息归纳。该人物是 A.黄巢 B.赵匡胤 C.朱温 D.宋太宗 10.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摘自岳飞《满江红 写 怀》)这里的“靖康耻”指的是 A.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金军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阿骨打攻打辽军使其摔跟头 D.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 11.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期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蒙古族;朝鲜族B.蒙古族;回族 C.维吾尔族;藏族D.蒙古族;党项族 12.随着我国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朝代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东都洛阳,每月役(征发)丁二百万人。开凿运河,导(疏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那,南至余杭郡…… 丁男不充(成年男子不够),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1)请你仿照结论③,补全材料一中①、②的结论部分。(4分) (2)请根据材料二,列举隋炀帝不恤民力的史实。(2分)据此分析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2分) 14.【盛世唐朝】 (6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域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村料三: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材料一描述唐朝哪一盛世局面? (2分) (2)简要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诗句反映出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怎样的社会情况? (2分) (3)材料中三首诗共同描绘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