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8729

2025年高考历史最后一课(考前指导)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4501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年,高考,历史,最后,一课,考前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高考历史最后一课(考前指导) 高考历史最后一课(考前指导) 高-考-加-油-逐-梦-飞-翔 1.高考历史题型分析 2.历史知识重点回顾 3.答题技巧与策略 目 录 3.考试心态调整 3.考场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题型分析 PART 01 选择题题型特点 考查基础知识 选择题是检验考生对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通常简洁明了,要求考生迅速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考查点广泛,覆盖历史学科的各个领域。 注重细节理解 这类题目往往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或事件描述,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并辨析历史细节,如时间节点、事件顺序、人物关系等,需要考生具备细致入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强调分析能力 部分选择题涉及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意义等深层次分析,要求考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能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体现历史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 陷阱设置方式 选择题中常设置干扰项,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时间错位等,考生需警惕这些陷阱,仔细审题,排除错误选项,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 材料类型多样 材料分析题涵盖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图片材料等多种类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 问题设置角度 问题设置多从材料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入手,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准确回答问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 · 答题思路引导 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应先阅读题目和材料,明确问题指向,再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特点 · 语言表达要求 答案表述需准确、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冗长、不专业的语言,确保答案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论述题命题趋势 热点话题关联 论述题越来越倾向于与当前社会热点、历史纪念日等相结合,要求考生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还要能将其与现实相联系,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价值。 学术思维体现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考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如历史批判性思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等,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逻辑结构重要性 论述题作答时,逻辑结构的清晰性至关重要。考生需先确定论点,再围绕论点展开论证,注意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评分标准解读 论述题评分标准通常包括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规范等方面。考生需了解这些标准,并在作答时尽量符合,以提高得分率。 历史知识重点回顾 PART 02 中国古代史要点 政治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秦汉时期确立了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加强皇权,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 文化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辉煌灿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具特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学风貌。书法从篆隶楷行草演变,绘画则形成了山水、花鸟、人物等流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经济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革命。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宋代出现交子,标志着纸币的诞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发展缓慢。 民族关系变迁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复杂多变,既有战争冲突,也有和平交融。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抗击,隋唐时期对突厥、吐蕃的和亲与战争,明清时期对蒙古、西藏的管辖,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关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