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包括两目。第一目“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 要讲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阐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阐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这两目内容采用由实践到理论的讲述方式,以文化发展道路为主线。阐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宿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目标】 ◆明确在近代中国,奉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知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知道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懂得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要致力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了解近现代历史,认同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文化强国。 2、科学精神: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3、公共参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宗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曲线图 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 (1)探索: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 结果: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失败原因】: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立足我国国情。(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 议学情境二: 议学问题:中国该走怎样的革命道路?中国文化又该走向何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共产党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有了领导核心) (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 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议学情境二:展示图片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