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中考历史预热模拟卷 【云南专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3.有学者认为“自周之襄、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学术思想蓬勃兴起 C.奖励军功普遍实施 D.官学兴起开启民智 4.西汉以后,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传入大宛、安息,甚至西传至更远的罗马。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文成公主入藏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市舶司的设立 5.曹魏政权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明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 6.唐初,法律规定工商业者免除交纳商税,只交纳按资产规定的户税、地税和租庸调,同时严禁官员兼职经营商业;唐高祖诏令“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这些措施( ) A.遏制了官员贪腐行为 B.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有利于唐朝商业发展 7.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8.有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使清朝对疆域、边界的认识从漫无边际的“天下”向近代国界观念转变,此后还划定了与藩属国朝鲜的边界。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 A.华夷观念逐步消亡 B.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C.疆域领土不断缩小 D.国家主权意识萌发 9.恩格斯曾指出:俄国“除了分沾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的利益以外,还得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表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A.英法得不偿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俄国获利较大 D.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0.“谁再想把人民拉回帝制,让人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这不是发疯了吗?虽然共和制度不完备,国家也没有过渡到稳定繁荣,(但)没人再想去拜皇帝”。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激励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1.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走实业救国道路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12.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上发起了一场大规模战役,他们在敌人后方扒铁路、炸桥梁、毁公路、围攻炮楼和据点,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来了”( ) A.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 B.体现了中共胸怀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