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0590

【新教材】教科版11.1 杠杆 精品课件(共26张)-

日期:2025-09-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2820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教材,教材,教科,11.1,杠杆,精品
  • cover
(课件网) 杠杆 第1节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教科版)八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识杠杆;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与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4.会画杠杆的示意图(动力与动力臂、阻力与阻力臂); 5.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02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2022课标要求: 2.2.6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标解读: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科学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能根据自己制订的分类原则对杠杆分类,感受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03 激趣导入 【观察】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机械。这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03 激趣导入 为了方便研究,人们将机械的各种构件归并为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并把它们称为简单机械。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人们在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使工作更省力、更方便。有的机械很简单,例如,钳子、扳手、螺丝刀等等;有的机械比较复杂,例如,缝纫机、车床、收割机等等。 04 新课教学 一、杠杆 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某支撑点(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都可以看做杠杆。 1. 定义 04 新课教学 2. 杠杆五要素 (1)支点: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O F1 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L2 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用l表示。 动力与杠杆转动方向相同。 阻力与杠杆转动方向相反。 04 新课教学 力臂的画法 1. 定点:确定支点; 2. 画线:画出力的作用线; 3. 引垂:作支点到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 4. 标示:在垂线段上标出力 臂的符号。 O F2 F1 L2 L1 04 新课教学 C B D A O F1 F2 作羊角锤的力臂 04 新课教学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实验装置 04 新课教学 实验器材 带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 当杠杆平衡时,分别测出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获取多组数据,从而分析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实验 04 新课教学 进行实验 一、调平衡: 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调节方法:杠杆哪端高,就向哪端调节平衡螺母。 目的:使杠杆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杠杆支点,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向右调节 04 新课教学 进行实验 二、改变钩码和所挂位置 (1)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2)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目的: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力臂。 04 新课教学 三、多次测量 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四、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侧钩码 04 新课教学 实验表格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 15 3 5 2 2 10 2 10 3 3 10 2 15 4 2 20 4 10 …… ×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