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0737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590890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01 学习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02 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总结历史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03 了解时代背景,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厘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目标 01 学习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02 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总结历史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一、情境导入 她说:“军阀不倒,教育事业就搞不好,打倒军阀后,我再当教师不迟。” 鲁迅说她:“始终微笑的和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她是谁呢?她就是刘和珍君。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 感受英雄的品质和精神。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二、晓作者,识背景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竟联合英、法、美、荷、意、比、西等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 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的执政府内人员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 《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 背景资料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 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 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 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 学生自治会主席。 3月18日政府卫队开枪时,一颗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牺牲时年仅22岁。 为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本校学生刘和珍与杨德群烈士而建立的“三·一八遇难烈士 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两位烈士的生平传略,碑身阴面镌刻着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杂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抨击的文艺性论文。它介于“论说”和“文学”之间,其特点是:现实性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语言犀利,论证有力,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因此,人们称它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又称为“匕首”“投枪”。杂文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日常生活、文化动态及政治事件等的杂感、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 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