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0776

6.2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49227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一、情境导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旧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过程中,有这么一群青年人,他们不畏强权,不畏牺牲,以鲜血铺就了新中国的明天。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近《为了忘却的记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松沪警备司令部。 文化“围剿” “左联”青年被害 背景资料 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没有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当时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深刻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不惧危险,撰文揭露反动派罪行 遇难2周年,鲁迅写文章纪念五烈士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 “左联” “左联”五烈士 柔石 男,(1902—1931) 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 共产党员,“左联”执行委员。 代表作品:《为奴隶的母亲》 白莽 男,(1909—1931) 原名徐祖华,又名殷夫,浙江象山人。 诗人,“左联”盟员。 代表作品:《孩儿塔》 胡也频 男,(1903—1931) 原名胡崇轩,福建福州人。 共产党员,“左联”成员。 代表作品:《到莫斯科去》 李伟森 男,(1903—1931) 原名李国纬,又名李求实,湖北武昌人。 共产党员,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 代表作品:《社思退也夫斯基评传》 冯铿 女,(1907—1931) 原名冯岭梅,广东潮州人。 共产党员,现代女作家,“左联”盟员。 代表作品:《重新起来》 柔石、胡也频、白莽、李伟森、冯铿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成为中国文坛中的一支新锐力量,积极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初期发展。 1931年2月7日,柔石、胡也频、白莽、李伟森、冯铿五位“左联”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史称他们为“‘左联’五烈士”。 他们虽然人生短暂,却以自己沸腾的热血,谱写了光辉的历史,也写出了革命文学的历史篇章。 “‘左联’五烈士”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有着同样的抱负。他们的文章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忘却”即“摆脱”“搁置”,“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将由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摆脱出来。“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的往事历历在目,烈士的鲜血如在眼前,“悲愤总时时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 “记念”,记住愤怒,纪念先烈,更好地去战斗。 标题把“忘却”与“记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看似矛盾,实际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