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类型:A 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一)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 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的相 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在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 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小说长于叙事,通常依傍于史书,并借鉴诗画的艺术经验,因而小说叙事理论 长期借镜于史论、诗论以及画论。具体表现是,惯常以长于叙事的“史”为镜像加以阐释, 形成“拟史批评”传统。所谓“拟史批评”,即运用史传视角看待小说的叙事之道和行文方 式,或将某部小说比作史部经典《史记》,或称赏小说叙事中的春秋笔法、实录精神,或赞 美某些小说笔法胜过史传的叙事效果,等等。同时,传统诗论、画论中固有的重直觉、重感 悟等思维方式,以及意象化、即兴式批评方式,被推广到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尤其是小说 评点理论多针对具体小说文本有感即发,且采取“寓目即评”方式,注重发掘小说文本的意 蕴与兴味。 自古以来,小说与史书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关联复杂,二者之辨乃中国小说理论上的 一桩公案。在小说评点中,自南宋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开始,就已注重小说叙事与史书 叙事的辨析。如他评点“桓公卧语”一则关于桓温时而“卧语”、时而“屈起”一段叙事文 字曰:“此等较有俯仰,大胜史笔。”指出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言”大胜“史笔”,这是对小 说笔势顿挫、跌宕有致叙事的肯定。到了明代,随着小说的广泛刊印和传播,各种专论、序 跋、评点等批评形式纷纷出现,依傍史书叙事问题被提上日程。其中,李卓吾《焚书·杂记》 在继承司马迁“发愤著书”传统基础上,强调《水浒传》的创作是“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 之块垒”。作为现存较早的较完整的章回小说评点著作,容与堂本《水浒传》以及在此前后 问世的袁无涯刻本《水浒传》均题名李卓吾评点,都发扬了《史记》“发愤著书”的传统。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