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7130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54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答案:D 解析:D错,此句是从反面论证的。 点评:此类题,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含义,判断正误。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答案:B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亡”一为“灭亡”一通“无”;C“是”一为“这”一为判断词“是”;D“国”一为“国家”一为“国都”,答案为B。 点评:古文中的字词很多是一词多义,学习时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归类识记。 3、选出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答案:C 解析:C句中的“过”是名词作动词,意为“犯过错”。 点评:古文中字词义的理解,一定要注意其变化,不可用现代意义来望文生义。 4、本文节选自 。 孟子,名 , (朝代)思想家, 代表人物。 答案:《孟子·告子下》|轲|战国|儒家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孟子》与《论语》一样,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四书 ”之一,由孟子及其弟篇著,共十一篇。 点评:学习中对有关作品的知识要有所了解。 5、《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答案:《大学》|《论语》|《中庸》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 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是由南宋朱熹提出来的。 点评:“四书”属于国学内容,学习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要有所了解。 6、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答案:quǎn|yuè|gé|bì 解析:注意易错点,“说”字不读现代的读音,古文中往往与“悦”同音,“拂”是通假字,通“弼”,能假字要读相通那个字的字音。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读音很多与现代读音不同,学习时要注意分辨。 7、解释一词多义: 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池非不深也 ;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答案:道路|仁政|道义|巩固|固执|顽固|池塘|护城河|国防|国都 解析:首先要了解各个句子的出处,再根据作品内容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字词含义。 点评:古文中的字词很多是一词多义,学习时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归类识记。 8、解释加点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答案:围攻|有利|坚硬|放弃|限制|反叛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句子的意思,本题中加点了词基本上属于词类活用,注意字词使用的变化,解释清楚词义。 点评:古文中字词义的理解,一定要注意其变化,不可用现代意义来望文生义。 9、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 困于心衡于虑。_____ 曾益其所不能。_____ 答案: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解析:或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或结合句子内容,从字词的的字面义与实际意义的区别来判断通假字。 点评:古文中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