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7162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52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谭嗣同之死》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组下列文字注音 榻 擘 谕 谒 箧 杵 臼 戮    答案: tà|bò|yù |yè|qiè|chǔ|jiù|lù 解析:注意易错点,“擘”声母是b不是p,“谒”的声母为y不是j,“箧”不读“夹”音,“杵”声母为ch不是c,“戮”是多音字,要注意辨析。 点评:此类题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旋闻垂帘之谕。_____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_____ 吾与足下分任之。 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_____ 卒不去,故及于难。_____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_____ 答案:⑴随即,立即。⑵推测,预料。⑶对尊长或同辈的敬称。⑷终于。⑸及,涉及。⑹拴,绑,引中为拘囚。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旋”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点评:掌握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尤其要注意词类的活用。 3、“至初六日变遂发”一句中“变”词性上是 ,指的事件是 答案:动词名用|慈禧囚禁光绪帝。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变”本为动词,在句中作名词用,意为“政变”,指的是慈禧囚禁光绪帝。 点评:词类活用是文言中常见现象,有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动词名用、形容词名用等。学习时要注意分类记忆。 4、“旋闻垂帘之谕”一句中“垂帘”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 ,其指 ; 答案:借代|慈禧 解析:抓住题干中答点“修辞手法”,了解句子内容,“垂帘”指慈禧“垂帘听政”,所以“垂帘”借指慈禧。 点评:本题要结合历史知识来解答。 5、“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的“先生”指的是( ) A、光绪帝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答案:B 解析:了解全文内容,根据文中“而抄捕南海馆(康先生所居也)之报忽至”一句可知“先生”指康有为。 点评:解答此题要抓住文中有关句子来理解分析。 6、划分“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朗读节奏。 答案: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解析:了解句子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根据句子含义的层次划分朗读节奏,“天下事”是主语,“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双谓语。 点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之” ①旋闻垂帘之谕 ②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③再四强之 ④就义之日 答案:(1)的(2)代“天下事”(3)他(4)的 解析:了解“之”字的常用用法,了解句子的内容,判断各句“之”的用法。 点评:学习文言文,对常用虚词要注意识记积累。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词义没有变化的是( ) A、君从容语余曰 B、君竟日不出门 C、旋闻垂帘之谕 D、时余方访君寓 答案:A 解析:本题是要求判断“没有变化”的字词,可用反选排除法,“竟”“旋”“余”与现代义不同,答案为A。 点评:文言中的古今异义是常见现象,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理解古今异义词不要简单地用现代义替代古义。 9、指下面句子的通假字。 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答案:“耳”通“尔”。 解析:“耳”通“尔”,为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 点评:文言中的通假字是常见的,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尤其要记往课文注释中的通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