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1723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323708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民族,PPT,25张,课件,交融,5课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 、史料实证: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历史解释: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预习任务核对:根据教材内容,梳理本课教材出现的政权更迭顺序图 东汉 (25年~220年) 魏 蜀 吴 (220年~266年) (221年~263年) (222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317年~420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十六国 前秦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304年~439年) (535年~556年) (550年~577年) (557年~581年) 隋朝一统南北 阶段特征:政权更迭频繁,多以分裂为主,有过短暂统一,南北长期对峙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这个国家的常态。 ———[美]陆威仪《分裂的帝国》 一、 政权更迭 探究1:绘制这一时期政权更迭的时间轴。(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魏晋南北朝)以分崩割据为常态,以中央统一为变态。 ———钱穆《国史大纲》 东汉 三国 (220-280) (304-439) 十六国 (317-420) 东晋 隋朝统一 灭 灭 (前秦统一北方) 南朝(420—589) (淝水 之战)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宋 齐 梁 陈 魏 吴 蜀 西 晋 (266-316) 北朝(439—581) 一、 政权更迭 概念阐释:士族 形成 鼎盛 渐衰 消亡 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三国、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至南朝 隋唐 “王与马,共天下。” 王 导 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家世、才学、德行) 经济基础:庄园经济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了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都城:建康 材料一 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四《沈昙庆传》 材料二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 学思之窗 。 社会环境:江南战乱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政策制度: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轻徭薄赋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劳动力、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劳动力和技术 (1)南方经济开发 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二、 格局变换 材料七: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绢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探究3: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①物产丰盈,粮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