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94 甲午战争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8 济南惨案 1937 七七事变 1931 九一八事变 民族矛盾 开始上升 1932 一二八 事变 1935 华北事变 民族矛盾成 为主要矛盾 1937 八一三事变 1945 日本投降 局 部 抗 战 全 面 抗 战 为什么中国能够在抗日战争这场艰难的战斗中 胜利? 一辆孤零零的中国战车,正在冲向日军的阵地。(日本人拍摄) “国破山河在!” 请缨出征的四川人王建堂,得到父亲王者成“为国死战”的嘱托。 “无川不成军” 第261旅的全体官兵在“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辞上签名。 “同仇敌忾”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中国远征军将领戴安澜 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敌主战场。 (1937.7) (1938.10) (1945) (1945.8.15)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依靠政府和军队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目录 CONTENTS 01 02 敌后战场的抗战 03 东方主战场 04 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7 七七事变 战略 防御 1938.10 广州、武汉 失守 战略相持 战略 反攻 1945.8大反攻 1945.9.2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01 ———正面战场的抗战 粉碎日军美梦 一、全民族浴血奋战 1937.8-11 中旬 淞沪会战 1937.9-11 初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1938.6-10 武汉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国共合作的典范; 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 “如果进行以消灭南京中央政权为目的的全面对华战争,不过三四个月内就可以争取结束。”……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平型关忽然收到惨重的打击和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挫折,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 ———续范亭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 “……共歼敌1.8万人,获缴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物资。……台儿庄战役前后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李蓉、叶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 任务:结合教材梳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情况 军事抵抗和战略 中华民国全图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1937.8-11 中旬 淞沪会战 1937.9-11 初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1938.6-10 武汉会战 1941.12-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 上海 太原 徐州 武汉 长沙 1.国军挥洒热———主要战役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关系也是比较好的”。 ———毛泽东 忻口会战挫其锐气 淞沪会战灭其迷梦 徐州会战振奋人心 武汉会战论持久战 长沙会战阻其深入 正面战场的作战粉碎了日军短期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