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二中2024级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文文字运用。(单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C A 无错 B 谛听(dì) C忏悔(chàn) 陨落 D盗跖(zhí) 2.【答案】A(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卑以自牧: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3、【解析】选A。 A.都是连词,表转折。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用在动词之前,构成所字结构/与“为”配合使用,表被动。D.连词,表承接,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却。 4、【解析】选D。A.“从”同“纵”。B.“择”同“释”,舍弃。C.“内”,同“纳”,接纳。 5.答案D B.③与(亲近) C.① 治:社会安定 D. ② 休:喜庆 福禄。 ③ 惠:仁爱,宽厚 6、【解析】选D。 A项: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方对我怎么样,译为“我”。B项:缘故,原因。C项,用来......的。D项:①因为。②是。 7、【解析】选C。 A.古义:植物的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古义:吝啬。今义:喜爱,怜爱。C.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D.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8答案 A 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名词 ④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作名词⑥名词作动词⑦使动⑧意动⑨使动⑩名词作动词 9、答案 A ①⑨被动句 ②⑧状语后置 ③宾语前置 ④⑥省略句 ⑤⑩判断句⑦定语后 10、【解析】选D。(庠、序都是地方办的学校。) C“团队成员凭借丰富的经验”错,曲解文意。 12.D 一系列文化活动对传统文化的全新演绎是传统文化题材电影兴起后的表现,而非原因。 13.①挖掘传统文化资源;②推动视效技术的突破;③激发创作者的创新精神;④争取国家政策支持;⑤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叙事方式和情感表达。 14. C C. “老于更加自卑”理解错误,结合“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可知,老于并不自卑,因果关系也不成立。故选C。 15. D D. “悲伤与悔恨”解说不当。老于出门后将重负倾诉给大树是无奈的释怀,没有悲伤悔恨。故选 D。 16.①打电话时遮遮掩掩,出于自尊,觉得不好意思(羞愧/难为情)。②在项副市长家中欲言又止,内心矛盾、纠结、痛苦。③出门后,懊恼不已。④在龙盘槐下倾诉,终获释怀。 17.①老于身为教育工作者,关爱子女,守护知识分子的那份尊严和清高,这就是“善”。 ②开口请副市长帮忙就不能维护那份尊严和清高,不开口就只能让家人继续忍受生活中的清苦。这正是老于这样的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时代中遇到的两难处境。 ③作者刻画人物笔法细腻,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非常细致地展示了老于的心理状态和尴尬经历,让人物身上的“善”显得自然而亲切。 答案:A 解析:解题时,首先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借助断句技巧和关键词语初步排除错误选项。语段中的“矣”为句末语气词,据此可排除D项。从“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的语意来看,“秦兵未出”与“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应是对应的,说的是“秦兵”与“天下诸侯”的行为,故可排除B、C两项。 19.答案:C解析:C项,“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是指“乘机攻击”。 20.答案:D解析:D项,苏洵的《六国论》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苏辙的没有采用这种写法。 21. 答案: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国和魏国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 22.B “表达了词人被儒家忠孝报国思想所误的悔意”错误。 23.①往昔壮志:上片回忆壮岁从戎,词人彼时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尽显报国豪情。 ②现实牵挂:下片写如今功名梦断,泛舟吴楚,却仍悲歌伤怀,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