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口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秋未年,孔子据《鲁春秋》而写出编年体史书《春秋》,成为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私人撰史的史 家。自此以后,直至清代,史官以及并非史官的史家层出不穷,世代相承,把中华民族的自觉的历 史意识发展下来。 黑格尔指出:“中国历史作家的连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李约瑟博士简述“中 国历史编纂法”时,根据王国维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评论司马迁关于商代历史的撰述中 写道:“一般认为,司马迁不可能拥有足够的一千多年以前的史料来写历史。可是当人们从无可 争辩的真远一安阳甲骨文中清楚地找到商代30个帝王中的23个帝王的名字时…许多人该 是何等地惊异。由此可见,司马迁一定拥有相当可靠的史料。这一事件再一次说明中国人有深 刻的历史意识。” 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反映在史家历史观,点上的突出成就,首先是认识到历史、现实、未来的 联系,而且认为历史可以为现实提供借鉴,如司马光所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 恶,取是舍非”。 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对促进各族之间的历史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 缀聚力,有重要的作用。自司马迁著《史记》而以周边少数民族入史,此后成为历代正史撰述的传 统。《辽史·世表序》称:“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这里说的“二帝”,指 的是炎、黄二帝。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历史上人们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表现为大原则上的共同的 峪心理和历史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渊源。 叉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史家对于历史的认识,还表现在史家对于史学的认识,这也有一个 不断发展的过程。大致说来,从春秋到秦汉,中国史学已经滋生了明确的史学意迟并进而演变为 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反映这一过程的史书主要是《春秋》和《史记》。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表现,一是“属辞比事”,二是用例的思想。《礼记·经解》说“属 辞比事而不乱”,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学好了。所谓“比事”,是按年、四时、月、日顺序排列史事, 是编年纪事的概括性说法。“属辞”,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锤炼。“不乱”, 除了指编年纪事这种体裁之外,还包含了“属辞”中用例的思想。《春秋》的“属辞”,首先有一定体 例上的要求,如同是记战争,有伐、侵、入、战、围、救、取、执、溃、灭、败等不同写法。《春秋》的“属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