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3937

5.2 我们一起来制造 第二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05-2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71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们,起来,制造,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我们一起来制造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3.工程设计与物化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7~9年级:②根据特定问题或需求,尝试分析并阐明发明方案。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7~9年级:④举例说明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知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关注并讨论一些有伦理争议的技术与工程问题。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7~9年级:③依据不同来源的证据、限制条件等因素,从需求层面优化设计方案。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7~9年级:④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利用工具制作实物模型,尝试应用科学原理指导制作过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对模型进行有科学依据的迭代改进,最终进行展示。 科学观念:通过思考“为什么塑料制品用途这么广泛”这一问题,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观念。通过阐述塑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大量使用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感受 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科学思维: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并能应用于技术与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从一 定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 探究实践:根据特定问题和需求,尝试分析并阐明发明方案。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 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 态度责任: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较理性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造 成的正反两面的影响。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金属制品的制造,并且动手制作了一件实用的创意金属制品,对物品的制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对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接触很多,有很多感性认识,教学中应该以这些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人思考。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2节《我们一起来制造》的第二课时。塑料是人类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本节教材介绍了塑料的分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品的制造技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制造是怎样进行的,有助于学生理解技术与工程源于人类需求。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塑料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大量使用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认识到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创设情境,设疑铺垫 学习活动 为什么塑料有这么多的用途 教学活动 说出教室内由塑料制成或含有 展示部分塑料制品照片,如饮料瓶、插 塑料的物品,回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塑料 座盒、塑料袋、锅的把手、塑料直尺等 制品。结合实例阐述塑料给人们生活带 结合塑料的用途推断塑料的性质,如不易 来的便利,以及大量使用后可能造成的 导热、不易导电、易塑形(加热软化,降 影响。思考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得出“性 温硬化)、易加工等。 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可以推测性质” 将少量塑料颗粒放入烧杯中,对烧杯加热 的结论。 观察现象。 过程诊断 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塑料具有易塑形(加热时易软化、熔化,降温时会硬化)的特点 学校任务② 任务驱动,比较归纳 学习活动 观看关于塑料如何生产以及分类 教学活动 要了解塑料制品是如何制作的, 的科普视频。 我们先要对塑料有进一步了解。 (1)塑料怎么来的 设计并生产小学生使用的塑料直尺。组织 (2)塑料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设计并阐明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