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考前冲刺: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5 漳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遭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邸;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 (节选自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 材料二: 肃欲与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髻。刘备①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廖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 (节选自三国韦昭《吴书》) 材料三: 臣焘曰:济大事不可无权,拒大敌不可无党。权以集党,则国可偎,而天下可图。汉以齐地假韩信,是以荆州借明凡,二者皆天下之大权也。当楚汉间,非韩信不可敌羽,而三国时,非昭烈莫能当操者。鲁肃尝说昭烈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而收功于赤壁矣。今日于荆,不可用权植党以守之耶?向使齐地不在韩信,则必为楚所有;荆州不在昭烈,则必为魏研争。与其在楚魏以资敌,孰若分之豪杰以植党哉!区区周瑜知割土地以业英雄之为失,而不知借土地以侵英雄之为得也。良平②蹑足于汉,鲁肃建议于吴,信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也。 (节选自南宋字颜《六朝通鉴博议》) [注]①刘备:即后文的左将军、豫州、昭烈。②良平:即张良和陈平。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廖力A破魏B岂得C徒劳D无一E块F壤而足G下H来欲收地邪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认为……是对的,与蒲松龄《促织》“成然之”中的“然”字的用法相同。 B.饰,遮掩、伪装,与成语“粉饰太平”“文过饰非”中的“饰”字意思不相同。 C.区区,微不足道,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用法不同。 D.蹑足,置身、跻身,与贾谊《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中的“蹑足”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认为曹操攻打荆州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因而担心孙权因为害怕而投降曹操,所以运用激将法劝说孙权抵抗,并要求孙权派兵帮助刘备一起抗曹。 B.面对将领们的劝阻,鲁肃认为今天的事情应该与关羽讲清楚,况且刘备辜负国家,是非还没有定论,关羽也不敢违抗命令,于是依然前往面见关羽。 C.鲁肃认为,当初刘备兵力弱小士气低落,幸亏孙权动用一切力量让他渡过难关,如今刘备却忘恩负义,借助西州的力量要来吞并荆州,这是不应该的。 D.李焘认为,如果没有韩信就不可能抵挡项羽,如果没有刘备就无法抵挡曹操,因而只有运用天下的重大权力,才能调动韩信和刘备的力量来达成目标。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不然,将危。 ②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 (5)李焘认为,与其以土地“资敌”,不如“分之豪杰以植党”。请结合材料三概述李焘这样说的理由。 2.(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