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与虐弄,是人类许多罪恶的根源。 祝福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弃医从文。五四运动前后,以文学为武器,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被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极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把清醒、冷静的客观描写与烈火般的激情相结合,塑造了现代文学中第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孔乙己等。他一生还写了许多杂文,如《热风》、《华盖集》以及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祝福》选自《彷徨》。 解读文题1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旧历的年底,鲁镇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空气中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在这样一个夜晚,一个年轻的妇人悄无声息的去世了,而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是一个阔别家乡多年的青年人…… 报案人自述 信息点摘要 我是一个远道回乡的、善良且有正义感、有同情心且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 死者档案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 住所: 婚配情况: 亲属: 社会活动: 死亡时间: 死亡地点: 死者分析 姓名:无(人称祥林嫂) 性别: 女 年龄: 无准确信息 身份:乞丐 亲属:无 遗产:一个竹篮、一个破碗、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说明了什么? 各位侦探,请从报案人这段叙述中提取有用信息,为我们对受害人进一步分析提供方向。 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说明了什么? ①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 ②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更体现出鲁镇人的无情———在不缺食物的过年期间,都无人给她施舍食物; ③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祥林嫂已行乞很久,并且身心疲惫,身体所有力量都依靠竹竿来支撑。 疑案分析 01 死亡地点: 鲁镇 02 死亡时间: 旧历的年底; 鲁镇祝福时节; 03 死者生前去过的地方: 卫家山———鲁镇———贺家墺———鲁镇 死者生平 26、27岁 27、28岁 28、29岁 29、30岁 30、31岁 32、33岁 33、34岁 35、36岁 39、40岁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祥林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冬初逃到鲁镇做工。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贺老六死了。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 31、32岁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被原谅。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社会活动 祝福之夜,寂然死去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父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被逐鲁家,沦为乞丐 悲惨身世 倒 叙 记叙顺序 倒叙 将事件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某个部分提前,其余仍是顺叙)。 ·结构上:把悲惨的结局放开头,巧妙地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内容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