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4922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996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题组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2024·云南师大附中月考] 据考古发现,大麦、小麦最早出现在西亚,水稻、粟和大豆最早出现在中国,甘薯、玉米则最早出现在中南美洲。据此可知( ) A.农业耕作推动了人类文明兴起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最显著的标志 D.早期人类文明已出现农耕分工 2.考古学者在扎格罗斯山地区的扎维凯米—沙尼达尔遗址(位于今伊拉克境内)的上层(距今约10 600~12 000年),发现了绵羊和野山羊幼畜的骨骼。他们还在同期周边遗存的随葬品中发现了用羚羊趾骨制成的项链和骨饰,而用其他大型动物骨骼制成的此类物品极为罕见。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当时的西亚 ( ) A.原始畜牧业逐步萌发 B.原始宗教影响价值观 C.私有制和国家已出现 D.交易活动以羊为中介 3.[2024·湖南衡阳开学考试]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作出的一大发明。”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国家管理机构的出现 B.原始宗教的主导地位 C.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D.社会分工出现的原因 题组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2024·河南南阳月考] 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都建立了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体 5.[2024·江西赣州月考] 苏美尔地区一些城邦的王被称为“恩”或“恩西”。“恩”和“恩西”都是城市国家主神代理人的称号,其职责是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和主持修建公共工程,并拥有军权和司法权。这说明 ( ) A.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B.神庙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C.君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 D.社会阶层带有等级色彩 6.尼罗河定期的泛滥给河流两岸的土地施肥,确保了粮食的丰收;古埃及历法根据尼罗河水涨落情况将一年划分为三季;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便利,有利于古埃及的统一和专制主义集权国家的形成。这说明( ) A.农耕是文明兴起的前提条件 B.古代历法源于大河河水的涨落 C.尼罗河深刻影响古埃及文明 D.国家统一与专制集权紧密相连 7.印度的种姓总计有3000多个,仅婆罗门就有1800多个分支。种姓制度至今仍在占印度总人口3/4的农村起着作用,使印度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结构。由此可见 ( ) A.种姓制度促进印度族群融合 B.等级是古代文明的普遍特征 C.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受种姓制度阻碍 D.文明演进深受历史传统影响 8.公元前4世纪,雅典城市和乡村的面积合计约2590平方千米,拥有公民权的人口不超过4万人,属于“面对面”国家———在这种国家,几乎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这表明古代雅典 ( ) A.人人皆能参与政权的管理 B.封建制度的高度发达 C.杜绝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实行典型的直接民主 9.[2024·辽宁本溪开学考试] 有学者说:“在神庙的宝库中———或者说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这一论述强调了 ( ) A.阶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D.神庙建立必然伴随着新文明的出现 10.[2024·江苏苏州月考] 下图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鸟” 古埃及文字 “太阳”  商代甲骨文“日” A.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易错点1 自然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