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5378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7970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古代,商路,易与,文化交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驼铃声犹在耳边 记不清 你说的语言 壁画上 曾刻下的愿 斑驳岁月 往事却浮现 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 从东往西本无界 一路绵延 千生百劫 去换一朵花开的时间 踏过万里的足印 让我再遇见你 任千年风沙漫袭 …… 歌词中再现了怎样的历史场景?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古代商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所处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理解古代商路对文化交流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4.认识“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目 录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广义:自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首次把运输中国丝绸至罗马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以来,凡中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往来交通的道路,一概都被人们称之为丝绸之路。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陆上交流通道的是南方丝绸之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参考》 (2)狭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接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1.概念 一、丝绸之路 2.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1)西域地理范围 西域: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出发时间 结果 意义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联合乌孙东返伊犁河谷,遏制匈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直接的外交目的并未实现 ①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②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③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④开通了绵延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文明的千年交流。 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 2.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2)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材料1: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材料2:张骞的两次西行,引入了大批西方物品,如石榴、葡萄、胡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由于骑兵力量不足,汉朝对匈奴的频繁入侵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而张骞从中亚引进了优良的马饲料苜蓿和优良马种大宛马,这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此外,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所带的牛羊以万计和金帛数千万可见,他们也有经济上往来的目的。由此开始,中西方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汉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由此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 . ———荣新江《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 (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①政治: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经济: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③外交: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贸和文化交流; ④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 3.陆上丝绸之路兴衰历程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