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5924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押题卷语文试题(三)(含答案)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35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模拟,卷押
  • cover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考模拟卷(押题卷) 语文(三)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游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诞生和发展,并以生活的轻松化和情感的浓烈性传承人类文明。有学者认为在整个人类文化进程中都活跃着某种游戏因素,这种游戏因素产生了社会生活的很多重要形式。作为一种社交活动,游戏竞赛的精神比文化本身还要古老,并且像一种真正的酵母,贯注到生活的所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游戏及其内含的诸多因素不但衍生出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形式,而且是滋养人类文明生长的温床。 射箭、骑术等民间游戏源于早期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技艺,饮酒时的酒令、猜拳、字谜源于社会发展较为成熟时期的社交活动,民间普遍流行的迎故事、抬阁则与民众的信仰追求相关。民间游戏起源的多样化、发展形态的多元化与中华农耕文明相伴而生、相随而来,与中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同生共长。文明的发生有时并非劳动的结果,而是与民众的生活需要相关,如麻将,便是由明末盛行的马吊牌、纸牌演变而来。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的核心主旨是“博弈”,与我国历史上的博戏一脉相承。博弈精神和竞技行为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最终促使人们创造出了麻将这一新的表达载体。 民间游戏伴随每个人的成长,以个人的游戏经验作为出发点,通过与他人在游戏生活中交往形成“共在”,构成民间游戏生活共同体。“我”和“我们”按照民间游戏的共有规范在游戏世界中存在。从民间游戏的“小世界”描述中洞见社会生活“大世界”的智慧,从“我”的游戏活动出发,将“我”在游戏活动中的经验、身体感知和文化认知上升到宏大的社会问题,从而实现“我”和世界的交互关系。比如,很多人都玩过“翻花”游戏,“翻花”本质上是以游戏为载体的交流过程。我们通过翻出“风车”“织布机”“米筛”“五星”“螃蟹”“麻花”等不同图案来应对游戏的挑战,从而体现“我”对生活的理解、创造和希冀。所以,“翻花”翻出的既是民众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游戏者将“我”的图案设计融入集体游戏活动之中,也就通过“翻花”游戏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来。这些不仅是“我”理解游戏、参与游戏,也是“我”通过游戏通往人类共同的日常生活世界。民间游戏是集体享有的,集体的游戏活动是生活实践,是游戏知识生产,也是文明的赓续和创造。 民间游戏传递礼仪文明。礼仪制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各族人民生活秩序和心灵世界的重要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生活世界。中华礼仪文明离不开游戏。《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儿童时代玩游戏,经常陈列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儒家以游艺作为人们修身养性、养德成仁的内容和途径。《周礼》中记载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到了汉代“礼、乐”作为儒家的文明礼制越来越突出,“射、御、书、数”则演化为“艺技”。但是,无论发生哪一种变化,先秦“六艺”的文明传统始终延续不绝且不断丰富,其民间游戏规范民众生活秩序的功能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内蕴于游戏活动的过程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作用。不仅如此,民间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包容意识、竞争意识等均是培植中华文明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