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6310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9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总结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68次 大小:25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高中,9个
  • cover
高考复习:高中9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总结 一、【焉】 (一)语气词 1、放在句末,表示感叹、疑问或陈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啊) 2、放在句中,表示停顿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建筑群像蜂巢一样密集,如旋转的水涡,高高耸立着,不知道他有几千万座。) (二)代词 1、第三人称,相当于“之”、“他”或“他们”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表疑问,相当于“哪里”或“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活着的事情尚未弄清楚,怎么能理解死亡) (三)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或“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2、相当于“于何”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二、【也】 (一)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1、表判断。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怎么能期望它能跑到千里那么远呢?) 3、表感叹。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苛捐杂税的政策就像虎患一样严重) 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 5、表示陈述或解释。 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之所以这样忍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危难置于个人恩怨之上) (二)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判断。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老虎看见这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灵) 2、表陈述或解释。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君子的非凡并非天生,而是善于利用外物) 3、表语气停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三)语气助词,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三、【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所以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不按照正确的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屠惧,投以骨。《狼》 (屠夫感到害怕,就用着骨头去投喂它)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录一下这件事)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比喻,堵塞了忠言进谏的道路) 3.表顺承,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去)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可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先帝不认为我的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四、【因】 (一)用作介词 1、依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