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6884

山西省忻州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成果展示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1189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省,历史,答案,扫描,试题,成果展示
    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大兴及洛阳。自隋唐以来,沿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 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 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座座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4)根据材料三,客观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4分) 17.唐朝是诗的国度。2023年,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再次点燃“唐诗热”。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北方与南方诗人占比情况 ■北方 43.7% 563 口南方 摘自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 材料二电彩《长安三万里》部分故事情节 持节监军代表朝廷审问高适。持节监军问:“你如何认识李白的,从头说来。” 情节一 高适:“他,他曾是我的好友,我们以诗为交。”持节监军:“我朝人人习 诗,上至圣上,下至贩夫走卒,何奇之有?” 高适、杜甫赴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高适问:“社兄也在准备应诚吧?”杜 情节二 甫答:“我考了两次,还没考中,我的曲江宴,还得等等。”(曲江宴是指 唐朝在曲江沿岸为新科进士举行的盛大庆祝宴会) 情节三 高适、李白第三次相见,两人因发现安禄山私制官服、有谋反之心而被追杀, 幸懶郭子仪出手才脱险 材料三《长安三万里》展现给我们的唐诗带来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动容…登峰造极的 唐诗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一让华夏文明一直能够延埃至今的正是包括诗 词在内的中华文化的传承,我们有“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的铿锵警言,更有“文化 在,中华就在”的宏伟气势。 摘编自苗君甫《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诗人地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该特点 的主要原因。(3分) (2)文艺作品虽不能等同于真实历史,但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却也能折射出时代印记。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处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 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4分) 七年级历史第4页(共6页) (3)影片《长安三万里》结尾,面对盛世落幕、故人零落,高适坚定地说:“只要诗在, 书在,长安就会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只要诗在,书在, 长安就会在”的理解。(3分) 18.对宋朝盟约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 行赏赐。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2分) (3)议和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宋朝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你如何看待这些议和?(2分) (4)谈谈你对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的看法。(2分) (5)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为什么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甘心低头呢?谈谈你的 看法。(2分) 19.汉朝、唐朝、宋朝时期,国家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大国的气度。张老师围绕 相关内容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观察图片一见证城市变迁】 (1)根据下面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在城市规划上的特点。(3分) 重玄门 玄门兴皮门 开远门 承天门 化 复 兴庆 金光门 朱雀门 延兴门 安化门明隐门启门 回坊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七年级历史第5页(共6页)2025年春期中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CBACA 610 DBDAB 11-15 CDBCA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16.(1)称霸中原;(1分)加强南北交通;(1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1分) (2)A:洛阳;B:北京;C:杭州。(每空1分,共3分) (3)邗沟。(1分) (4)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的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