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分别提出以下口号:“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没有给面包,就要革命”和“宁愿做自由人死在绞架上,而不愿过着奴隶生活”。这些口号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 ) A.受到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B.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C.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D.从各国自发斗争走向了联合斗争 2.(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1848年4月10日,英国宪章派在伦敦举行盛大集会。未与工会合作的宪章派领导人坚持和平请愿,在大会发表演说后将请愿书呈交议会,而议员们看都不看就否决了请愿。由此推知,英国宪章运动( ) A.阶级基础广泛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社会影响有限 D.未提出明确的诉求 3.(2025·江苏无锡一中期中)人人劳动是圣西门“实业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人人都劳动的社会目标,圣西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一方面,对民众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劳动是美德”和“劳动受尊重”的思想;另一方面,政府要禁止游手好闲、奢侈淫逸的行为。这说明了圣西门( ) A.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C.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私有制 D.找到了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 4.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同盟的目的由“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一变化说明(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理论更加具体明确 D.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5.(2025·云南昆明一中第二次联考)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写道:“马克思没有丝毫的空想主义,就是说,他没有虚构和幻想‘新’社会。相反,他把从旧社会诞生新社会的过程、从前者进到后者的过渡形式,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空想主义的区别在于( ) A.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B.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态度 C.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 D.所针对的社会问题的差异 6.列宁评价《共产党宣言》说:“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由此可见( ) A.《宣言》标志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全面形成 B.科学社会主义已与国际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C.《宣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D.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了 7.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 ) A.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 B.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 C.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D.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 8.(2025·河南洛阳一中一检)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剖析工人的工作状态:“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这一分析反映了( ) A.阶级关系的对立 B.社会环境的失衡 C.工人劳动的异化 D.贫富分化的加剧 9.(2025·北京海淀区期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以上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