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仿真模拟试题 2025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这一变化( ) A.反映了西周时期王权与族权严重对立 B.推动了君主专制在西周时期初步形成 C.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政治地位的巩固 D.导致了宗法制在西周时期被彻底破坏 2.下图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由此可知,这一政策( ) A.冲击了市场秩序正常运行 B.是对国计民生需要的积极回应 C.体现了西汉政府与民争利 D.便利了官员对民间财富的搜刮 3.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习学记言》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一观点表明迁都洛阳( ) A.是新旧势力立场试金石 B.是违背民心的错误之举 C.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经济 D.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4.“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议、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被称为“唐决”。这反映出( ) A.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正宗 B.中国的佛教文化领先世界 C.中日经济文化互动频繁 D.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5.北宋时期,不少官员秉持着“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的思想,以至于出现了“(君主)亲贤礼下,大臣有赐坐之仪、造膝之请。谏官有人阁议事,对仗读弹文之典”的“君臣共治”局面。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官员有较强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B.士大夫具有强烈的政治担当精神 C.君臣平等的制约观念开始形成 D.崇文抑武政策反噬以致君权式微 6.清朝对全国实施集权式财政管理,建立备贮银体制。备贮银仅用于地方军需、灾赈、河工等燃眉急政,并明确规定,备贮银“用则预期报闻”,擅动者以侵蚀钱粮罪论;若所需实属刻不容缓,“准一面题报,一面动支”。据此可知,清朝时期( ) A.国家治理具有理性与民本色彩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中央对地方管理注重因地制宜 D.地方官员侵吞钱粮中饱私囊 7.李鸿章说:“此次……实获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欧洲陆海军之战术方法,并非应有白人所独有,黄人亦能用之,并证明可收到实效。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李鸿章这一言论表明他( ) A.妄图推脱甲午战争失败罪责 B.对洋务运动的前途充满信心 C.对日本崛起的根源缺乏认识 D.主张完全学习日本强国之路 8.武昌起义之后,在新疆伊犁的革命党人冯特民、杨缵绪等人担忧沙俄乘乱入侵,动员回民响应革命,发动伊犁起义。起义后,各方“当众申明和平解决,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杨缵绪被推为该会会长,宣布实施五族共和,出示安民。这些举措( )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实现了各族人民的空前团结 D.推动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9.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敌人虽占地甚广,但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毛泽东这一论述( ) A.批驳了照搬苏联革命道路的观点 B.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转移 C.推动了敌后抗战形势的发展 D.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0.1943年国民党政府经济顾问纳尔逊认为:“贫弱的中国诚需要建设,然从重工业入手,虽百年亦不能追踪美国,若从轻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