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古对今》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安排了若干组意思相对的词语,呈现出各种并置的意象,营造出自然美的意境。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三个小节分别呈现了时空到季节的气势之美,自然万物之美,以及生命之美。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韵文所描写的四季轮回、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在语境中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并通过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的意思。读中悟,读中思,读中感受韵文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目标 1.认读“圆、严”等11个生字,会写“对、细”2个字。 2.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图片了解“严寒、酷暑”等5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对子的韵律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朗读,了解对子的结构特点。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严寒酷暑、和风细雨”等抽象词语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游戏揭题 1.创设“哪吒”从古穿越至今的情境,带领学生玩对对子的游戏。 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师板书课题,相机教学“对、今”。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孩子们喜欢的“哪吒”形象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哪吒是古代的神话人物,设置穿越对对子的环节,也跟今天这篇课文不谋而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有一种古今对话的感觉,同时也复习了上学期学过的《对韵歌》,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学习一二小节 学习提示一: 1.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1)出示韵文,标好小节。 (2)指名分小节读韵文。 (3)师范读,生练习读韵文。 (4)发现韵文特点。 教师小结:这样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带着这样的发现读第一小节,试着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感知课文的特点,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中初步把握韵文的朗读节奏,对韵文有初步的了解。 (5)出示古代铜钱,学生观察其形状。出示“圆”,引导学生认读并分享识字办法。以“圆”为中心,一字开花,扩展词语圆凳、圆桌、圆球、圆月。 教师小结: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也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6)出示一二组对子,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以古代铜钱与“圆”字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圆”这一形声字的特点,并以词组的形式加以巩固和扩充,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同时也透过“圆”在无形中渗透了传统文化。 (7)“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生齐读并交流发现。 ①学生交流。师板贴四季图并采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请生板贴“严寒”,字理识字“寒”。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感受冬天寒冷时的状态,指导读好“严寒”。 ③请生板贴“酷暑”。抓住“暑”的部件“日”,让学生分享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时的暑热,指导读好“酷暑”一词。 ④生再读对子,引导发现四个词语一一对应。 教师小结: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这样循环往复就有了四季轮回。 ⑤师生拍手读第一小节,感受韵文的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有发现,遵循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相机指导生字词的认读和了解,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完第一小节后引导学生感知韵文的节奏。 学习提示二: 1.读:自由读第二小节,你又有什么发现? 2.说: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1)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2)指名分享交流 ①第一组:晨对暮。动画演示字理。认读“晨”,提醒前鼻音。 ②第二组:朝霞对夕阳。 早晨的云霞叫———朝霞。傍晚的太阳———夕阳。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感知朝霞和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