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1151

5.2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136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时,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同步,学案
  • cover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1.化学方程式 定  义: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 常用符号: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    ,用“↑”注明生成物是    ,用“↓”注明生成物是    。 易错易淆:①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要标注“↑”。 ②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要标注“↓”。 ③“↑”和“↓”只能标注在生成物中,不能标注在反应物中。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  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2)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    比(宏观)。 (3)表示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微观粒子之间的    比(微观)。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读  法: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和”或“与”,“”读作“反应生成”。 举  例:2H2O2H2↑+O2↑的读法。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2)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3)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易错易淆:绝对不能把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  探究一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023·北京改编]下列关于2H2O22H2O+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生成H2O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H2O2与生成的O2的质量比为17∶4 【点悟】 化学方程式有质的意义,也有量的意义;有宏观描述方式,也有微观描述方式。  探究二 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无毒成分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化学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2.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物质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46g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g D.反应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3.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2和H2O D.1gCH4和2g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gCO2和2gH2O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一定为单质,Z为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1∶2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   1.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2.已知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27∶24∶51 3.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